日期:一九八零年二月七日 地點:承天禪寺 年齡:八十九歲傍晚,某某法師與一些信徒,近十人上承天寺請示老和尚,在大殿外,一行人頂禮老和尚後,某某法師對老和尚說:「出家以來,我一直深受種種人事上的刺激打擊,與精神上的種種挫折磨難,不知是我沒有修行,還是業障特別重?」

老和尚說:「越是在修行的人,那些無始來的罪業越是會現形,幻成種種境界來折磨你,使你受苦,像身體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擊磨難,這些磨難會刺激你,使你體悟到娑婆人生的苦,而志求出離,你必須跳越過這些障礙,越過人身的種種劫難,才能得到清淨安樂,成就淨業。」

接著老和尚對那些信徒開示說:「世俗人得富貴的,是過去生中布施的功德來的,今生享受福報,若沒有無常的磨難,種種的挫折來刺激,便會沈迷下去,不知醒悟,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,種來世人天的因,等福消壽盡,便會墮落,反而是福中藏禍。錢是無生命的東西,人則是萬物之靈。所以,我們要會利用錢,不要被錢所利用。有錢要會布施,腦中才會清爽息念,才會消業障。否則,整天為錢煩惱,一直絞業障,這就是被錢利用了。」

三法印:諸行無常、諸法無我、涅槃寂靜。

佛教專用術語,佛教徒以此判別是否佛陀教法的標準。法指佛陀的教法,即佛教教義;印指印璽,具鑒別真偽的作用,由此印證真偽佛法的印章。 三法印就是三項衡量佛教教義的標準,若合乎這三項標準的就是佛陀真正的教法,若與這三項標準相違的就不是佛陀真正的教法。 三法印是:諸行無常、諸法無我、涅槃寂靜。諸行無常指宇宙萬有中一切現象都生生滅滅,變化無常。〞諸行〞指我們所能認識的一切現象, 現象界中包括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,在我們的經驗範圍內我們不能找到具永恆不變的物質或精神,我們的生命如此,而我們生活的這個世間亦如此, 故說諸行無常。諸法無我是在諸行無常的道理下而得出的結論,此中〞諸法〞指世間上的一切事物,〞我〞是具有常、一、主、宰性質; 在我們可經驗的範圍內不能找到永恆不變的東西,我們自己和生活的這個世界,可經驗的一切事事物物的存在都須籍眾多的條件互相配合, 互相依存,佛陀不認為在事物的背後有不生不滅永遠長存的本體,因為這已經超乎我們的經驗範圍之外,我們不知道怎樣去認識牠, 也無法證實牠的存在,所以說諸法無我。涅槃寂靜是佛教徒的理想境界,涅槃是音譯,意指煩惱之火已經息滅,當貪欲、瞋恚、 愚癡以及由此產生的所有煩惱都滅盡,即是達到完全解脫的清涼自在境界。三法印是佛教的重要教義,依照佛陀對宇宙人生, 對我們的生命的深刻的觀察,體證了這一切的生生滅滅,無常不居,但是人總不能接受這無常無我的事實,佛時時對他的弟子說, 世人有三樣東西甚為不喜,就是老、病、死,由對自我的執著,眷戀,我們總不能無罣礙,無恐怖,愚癡總是蒙蔽了我們的眼睛, 看不清自己到底是甚麼,看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;如果能夠依著佛陀的教法實踐,觀察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,去除對自我的執著, 去除由自我觀念而燃燒的貪欲瞋恚愚癡煩惱之火,則生老病死的疑惑與恐怖苦果自息,就是涅槃寂靜的清涼境界了。 

  1. 人生最可惜的是,我們終將死去離開一切;當這件事已經覺悟,慢慢接受了,人生還有什麼可惜的事。

  1. 人的生命就像太陽底下的冰塊,不斷地溶化消失中,人生有什麼事值得計較呢?

  1. 人生雖說也有快樂美好的事物,但不必經營造作,且必然會降臨在每一個人身上的,其實是疾病、別離與死亡。

  1. 歷經世事飽經滄桑之後,人才會真的相信世間像夢一般的虛幻。

  1. 姿勢動作的改變,使人不察身體的存在原來是苦;連貫起秒秒消逝的時間,使人不察事事物物原來無常。

  1. 健康的人,不太能體會生病的痛苦;活著的人,也很少能體會臨終的恐慌。人們所有的心思都擺在如何過得更好、更舒適,久而久之,對「人命無常、身體危脆」這一事實,也就視而不見、毫無警惕了。

  1. 人生無常,任何人都有可能晚上睡覺,明早見不到太陽,早上出門,晚上回不了家。可惜一般人少有這樣的警惕。

  1. 人每天都在生死邊緣,卻不自知。

  1. 人們都害怕沒錢,其實生命中最大的威脅,應是無常危脆的生命本身。

  1. 經上說:「是日已逝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!」歲月催人老,人生很快就會成為過去。人的生命不僅短暫脆弱,而且宛如是得了癌症的病人。每一個人都會死,每一天也都有人死。但似乎死去的人,在死亡的前一天、前一小時都覺得「明天會更好」,還在盤算美好的未來。人們怎麼不想想:有一天——或許就是明天,那個躺在殯儀館,那個被棄置在荒郊野外的屍體,可能就是自己呢!

  1. 人類的身體就像即將腐爛的食物,無論你怎麼裝飾它、怎麼保養它,它終將會腐爛的。千萬不要忘了那個躺在殯儀館的屍體、墳場堆積的白骨,在不久的將來,就是自己。

  1. 人生就是這樣,一副棺材等著你。

  1. 年輕的心不懂無常,總認為明天會更好,其實明天的明天是身在荒塚。

  1. 人生不要堅持六十歲才退休;能退的時候便及早退,因為人生短暫,明日將如何,誰也無法測知;而重要的是,要及早思考、規劃人生,乃至獲得安身立命,通曉生死之道;否則一旦死神召喚,一切將再也來不及。回顧一生,將像是一場充滿矛盾荒謬、辛勞忙亂的敗秀。

  1. 沒有感悟世間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的人,才會整天嬉笑懈怠、言不及義。

  1. 諸行無常,輪迴可怖
    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
    將有限的光陰,不知明日或何日將消逝的生命,花費在貪圖享受、議論是非,實在可惜! 

  1. 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我希望同修每個人都要以修行為重——而倘能念茲在茲,其實照顧家庭、愛護教團自然也在其中了。

  1. 人類每一個人的命運,就像被人從億萬丈的懸崖推下,現在雖然還沒有粉身碎骨,但每一分、每一秒都在更接近谷底。換句話說,在不久的將來必死無疑。有智慧的人,應趕緊尋求不死之道。

  1. 走在路上,隨便被一輛車子撞到人就會死;隨便得到肝癌或傳染到愛滋病也會死。生命是這樣地脆弱,築基在生命體上的財富、名望、身份、地位又算什麼呢?
    人生很快就過去了,希望大家能珍惜難得的人身與聞法因緣,各自在無常危脆、有限的一生裏,深入本地風光,開顯人人本有的無位真人!

  1. 孫中山先生說過:「以吾人數十年的必死之生命,奠定國家億萬年不死之根基。」我們可以借用這句名言,換成說:「用我們數十年必死的生命,來換取清涼、無礙、寂靜、永恆的涅槃。」——特別是涅槃的獲得,並不需要你拋頭顱、灑熱血,也不需要你捐獻財富、捨棄家庭……,它只是叫你不要一味地只關心「怎樣吃最健康」「哪裏的景色最美」……,而應在生活中經常警惕自己「人生無常,身命危脆」,並隨時保持一顆冷靜平靜的心而已!

  1. 要深刻信解人生無常、世間就如苦海一般。人們常說,世間有苦也有樂呀!怎麼可以說它是苦海呢?而無常也是以後的事,現在不是正應該把握青春及時行樂嗎?如果有人存著這樣的想法,也是很自然的事。人本來就容易為心中的慾望和眼前的順境所迷惑。經上說,一個人若真能洞察世間果真是苦海,則其人已經是初果聖人了。儘管徹底對世間死了心並不容易,但起碼若能對「世間是苦的、無常的」「人生猶如夢一般地虛幻」這一佛教根本教義,能有深刻的理解和信仰,則可說是具足了修習只管打坐的良好基礎。

  1. 佛教的思想是立基於五蘊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的「緣起論」;佛菩薩、祖師大德的解脫境是以契應緣起的無我智為要因。倘若我們要學的是佛法,則不能不警惕諸行無常、身命危脆,並且在警惕中,時常以緣起為念,意欲信解之、現觀之。

  1. 心念、身體、家庭、團體、社會、國家、世局、宇宙,無時不刻都在變化著,絲毫由不得己。修行人啊!何處是你我家鄉?此時不修行,更待何時?

  1. 諸行無常,生命隨時都有可能消失,真修行者當住於不放逸,時時長養聖胎。

  1. 修行人觀「萬物如同熱鍋上的芝麻」剎那跳動不已,安穩的環境也罷,變動的亂世也罷,總之,諸行無常,重要的是習定修觀,見法、得法、入法。

  1. 感念世事無常,唸起佛號就會倍感親切。

  1. 修行不是今日知道怎麼修,明日就會成就,它需要很長的時間準備——而死亡卻隨時可能來臨,所以修行要及時。

  1. 「也許我不久之後,就要離開人間了」——經常這樣警惕的人,道業就易成就。

  1. 有道者隨時懷抱臨終的心情,凡夫則企望長生。

  1. 對無常的感觸愈深刻,則身心就愈脫落輕安。

  1. 還好諸行無常,一切不公平的事,無常都會替我們解決。

  1. 你能想出一種永久的關懷嗎?—— 一切都是短暫。

  1. 時間就像流水,永不回頭;人生就像夢一般,似有卻無。

  1. 道業已成,人生沒有遺憾事,隨時可死;道業未成,則應珍惜生命、愛護身體,因為人身難得、佛法難聞哪!

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。願有幸聽聞佛法的人,應警惕身命危脆、輪迴可怖,利用來日無多的光陰,趕緊修行。而發心學習菩薩的人,尤應正念分明:並沒有補特伽羅(眾生),也沒有薩迦耶(我),此外也沒有非緣生、具主體、堪稱真實的精神或物質可供布施。倘於此三輪體空之義,能正確周遍觀察,方是隨緣無礙、悲心不退,名符其實的大乘菩薩。


諸行無常
是生滅法
生滅滅已
寂滅為樂

上乃涅盤經中之偈語
雪山童子為聽聞此偈語而捨身的故事

過去我都以為
諸行無常,指的是這個世界是沒有常態的
不過是因緣假合,待緣分一失,則塵歸塵土歸土
從而誤解了整首偈語的意義
這樣只解到了無常,並未解釋到"行"

何以為諸"行"?

因為行者,流變之意
痛苦之因在此,癡愚凡夫以另一種形式轉換他
比如說賺錢以歡樂,談情說愛以撫慰心靈
結果,賺錢辛勞俗務煩心,情愛圖生牽掛愛恨情仇
痛苦也轉換了另一種形式持續存在,未曾消滅消失
就如同水循環,流水,雨水,乃至天空中的水氣
其實都是水這個概念的一環而已
縱屬他形式,也都還是水啊
縱屬他形式,也都還是痛苦啊
所謂凡夫誤苦為樂即是如此

所以諸行無常,更深的意義是
諸痛苦無常形,因其依託的緣而變,此是生滅法
但痛苦始終未離去
所以要放棄那樣的看法即生滅滅已
才得寂滅為樂,始得心裡的絕對的安靜

----------

後記:
雪山童子一聽前二句就覺得大為震撼
求後二句而願縱身帝釋天所化的妖怪嘴裡
要是我,聽了前兩句,只怕還不明就理
也不知道其中精妙之處
希望有一天我翻開楞嚴經之時
不要像之前一樣懵懵懂懂

自此一讀楞嚴後,不看人間糟粕書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盧 david 的頭像
    盧 david

    david 的分享空間

    盧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